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每日快讯!不负青春!《战火中的青春》举行主题分享会,带你重温联大精神
来源: 南方网      时间:2023-05-19 19:08:14

南方网讯(记者/周存)这是一段青年视角下的传奇历史岁月,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里中众多青年人的刚毅坚卓。5月16日,由中译出版社主办,清华大学学生翻译协会、清华大学学生西南联大精神研究会承办的“刚毅坚卓,不负青春”《战火中的青春》电视剧同名原著暨西南联大主题分享会(清华站)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有:著名翻译家杨苡与赵瑞蕻的二女儿、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散文家赵蘅,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覃学岚,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西南联大英文课》译者之一郑文博。三位嘉宾围绕联大学子的求学经历、何为联大精神、联大翻译家们的精彩故事等主题展开讨论。

重温联大精神


(资料图片)

在对谈开始前,全场嘉宾和观众共同观看了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剪辑片段,走进那段不平凡的岁月。《战火中的青春》以西南联大的学子为原型,讲述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南迁史,呈现了我国进步青年历经的洗礼与蜕变。同名剧本书也由中译出版社出版上市。

《战火中的青春》由中译出版社出版

赵蘅的母亲杨苡与父亲赵瑞蕻均为当年西南联大的优秀校友,在现场,她与观众们分享了父母在联大求学的故事。

赵蘅表示,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开大学被轰炸,本来被保送到的杨苡在哥哥杨宪益的支持下,南下昆明,开启了西南联大的求学之路。同年,就读于山东大学的赵瑞蕻听说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要搬往长沙,义无反顾地去长沙追随联大,师从吴宓、叶公超、钱锺书等人。三个月后,又随学校迁至云南。杨苡和赵瑞蕻也因联大的南湖诗社相识。

主讲嘉宾赵蘅

谈及联大精神,赵蘅表示,西南联大是“最穷又最好的学校”。那里大师云集,学子们秉承着爱国的理想发奋图强。作为联大后人,这种情结很早就注入了她的血液里。她曾经重走联大旧址,重温父辈的求学时光。

回顾翻译之路

西南联大外语人才辈出,学校也十分重视外语教育。《西南联大英文课》是当时大一学生的纯英文课本,中译出版社将其编辑成英汉双语读本并发行。嘉宾郑文博是该书的译者之一,她分享了翻译这本书的起源和经过。

郑文博表示,《西南联大英文课》是当年西南联大大一新生的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意义重大。书中选文多出自国内外名家之手,题材多样,具有丰富内核。他认为,这本教材体现了联大教育的人文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当今的外文教育、翻译学习。

主讲嘉宾郑文博(右)

赵蘅的父母均为著名翻译家。在现场,她分享了父母就读于联大外文系时的经历、他们走上翻译道路的缘由以及父辈们的翻译观。父亲赵瑞蕻坚持“信、达、雅”的翻译观,他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令赵蘅印象深刻。母亲杨苡以翻译《呼啸山庄》闻名于世,对待翻译事业认真、勤勉。

同为联大的学子,赵瑞蕻和许渊冲,两位后来的翻译大家,曾经有过一番“求真还是求美”的争论。针对这一问题,覃学岚表示,在翻译过程中,他更倾向于尊重原著的叙述方式,适度隐藏个人的表述风格。但译者也要有一定的独创性,针对原文的文化背景与人物角色译出不同的语言特征。因此译者的语言功底十分重要,准确把握直白与含蓄之间的“度”,对于译者来说,“或许没有特点恰好就是特点”。

主讲嘉宾覃学岚(右)

西南联大的学子亲历了风云跌宕的时代,走过无数坎坷仍能笔耕不辍、潜心治学,真正做到了刚毅坚卓、不负青春。赵蘅表示,当代青年学子应该多了解中国历史,从小树立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要开阔自己的心胸和眼界,保持内心的本真,做一个善良、正直之人。

赵瑞蕻曾作过多首八行诗,表达了他对西南联大的情谊和对翻译事业的热爱。在活动现场,两位清华学生代表分别朗诵了赵瑞蕻的《西南联大颂》《翻译家颂》。

在活动的尾声,现场同学针对联大历史、个人成长等方面与嘉宾们展开了深刻的交流。在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西南联大走“教育救国”道路,开创了联合办学的先河,坚持“育人为本”“通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代有勇、有志、有才的学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高峰。“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鞭辟入里、历久弥新;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它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