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摄影/洛卡奇
(资料图)
2003年,“北京明十三陵特区”做了一次严肃的自我评定:
它是一个时代的创造性成就;一项正在消逝文明的见证;一组建筑的艺术、纪念物的艺术;一片建筑物与景观结合的绝妙样本;一处传统人类使用地的杰出范例……
这份评定几乎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申请世遗的标准全面吻合,而根据规定只需符合其中一项标准即可申遗。
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毫无悬念地申遗成功了。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而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授权永久使用其标志的刊物,《中华遗产》与世界遗产,与明十三陵,必然有着不解之缘和交集故事。
2013年,明十三陵“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明十三陵完成了自清代以来的首轮全面修复,而《中华遗产》杂志也策划了一期特别报道——“看不见的十三陵”。
今年2023年,是“明十三陵”申遗成功20周年。我们《中华遗产》又联合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推出《明十三陵:浓缩的大明》专辑。
为了最好地呈现明十三陵的历史文化,从2022年开始,中华遗产杂志社,包括主编、内容总监、运营总监、文字编辑、视觉设计、摄影师等在内的团队,先后8次到明十三陵现场采风走访,对19处文化遗产进行考察。
这本专辑从“帝王之路”“礼制之盛”“建筑之范”“宝物之华”“明日之景”五个篇章,带领我们从明十三陵出发,遍览明朝历史和明文化的方方面面。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精彩的朝代。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浪潮,带来了明代欣欣向荣的社会文化。无论建筑、科技,还是文学、艺术,都颇有建树,对后代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要了解大明文化和大明历史,走进明十三陵,是一个最好的方式。
一
帝王之路
巍巍十三陵,赫赫帝王家。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创盛世、致中兴、御外敌,统治者的性格与作为,左右着国家的命运、历史的进程。明十三陵是13位大明帝王的最终归宿,也是一部砖石草木写就的明史,讲述着明王朝的兴衰往事。
明成祖朱棣雄才伟略,这位“马上天子”将明朝的都城迁到北京,并在天寿山设置了自己的陵寝,即今天的“长陵”。此后,这里成为明朝皇陵的群聚之所,最终形成了明十三陵。
▲ 明十三陵神道俯瞰图。摄影/吴兆龙
后世埋葬于此的朱棣子孙中,许多人也靠着特立独行的性格,成了现在历史爱好者口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主人公:颇有艺术范的宣宗与宪宗、专宠皇后一人的孝宗、自封大将军且沉迷边事的武宗、罢朝三十年的懒惰万历、爱做手工活的木匠皇帝天启以及吊死煤山的末帝崇祯。
形形色色的明代帝王,无论生前是辉煌一时,还是凄惨落幕,明十三陵都留下了他们最后的身影。
二
礼制之盛
华夏之仪,制礼作乐。经历了元朝近百年的统治后,所谓的“胡风”“胡俗”在中国早已扎下了根。因此,明朝甫一建立,朱元璋便定下了“新天下之化”的目标:禁止胡名、禁穿胡服、移风易俗。明朝的礼仪制度,在参酌唐宋旧制的同时,其功用和内涵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圣帝明王之礼、冠服卤簿之礼、蚕桑射乐之礼……明十三陵的肇造,可见大明的典制之备。它为政治而有礼,也为美而有礼。
▲ 明定陵出土的“四合云纹暗花缎绣八团龙补圆领龙袍”上的锈织龙纹。供图/明十三陵管理中心
如何在制度的规范下,展现天子的风采?
从天子前往天寿山“谒陵”的仪式,到帝后生前身后所用的衣冠、甲胄,还有各种器物上点缀的珍宝美玉……明十三陵的一切无不彰显着皇室的威严与奢侈,但它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出现在皇陵之中的。无数珍玩的背后,隐藏的是一条条可串联起来的礼制密码。
三
建筑之范
“事死如事生”,这是皇帝们面对死亡时不约而同的最终愿望。为了让自己在地下依旧能享受无尽的尊荣,皇陵的建设从选址开始,便要经历数不清的工序。皇室需要最好的风水,最壮丽的殿宇,最精美的石刻。看似千头万绪,实则只有一个目标:完成一件让最高权力者满意的大型工程,说是重建一个微缩版的“紫禁城”,也不为过。
▲明长陵陵宫建筑局部俯拍图。摄影/关哲
陵寝,是帝王身后所居的“宫殿”,是紫禁城在另一个世界的延伸。明十三陵与北京城一起,铸就了明代建筑的杰出典范。宏伟建筑与优美山水巧妙相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四
宝物之华
金辉玉映,极奢华之能事;大匠运斤,夺天工之造化。明十三陵所见的文物,无疑是明代宫廷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它们贴近生活,世俗却不滥俗,以独特的审美旨趣,引领着明代与后代的社会风气。一物一宝,尽显大明风华。
▲ 明定陵出土有四顶凤冠,图中这件出自孝靖皇后随葬器物箱内。此为复制品。摄影/洛卡奇
明十三陵中,万历的定陵是至今唯一经过考古发掘的皇陵。迄今为止,坊间依然流传着种种围绕着它的“稗官野史”,惹人心动。毕竟,谁不好奇这位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到底带着哪些奇珍异宝走向人世间的最后一站。在宫廷之外,也唯有皇陵可以称之为皇室精心打造的宝库。玉器、瓷器、金银器、宝石……
今人的想象有限,而帝王的奢侈无限。当整个国家最顶级的匠人、最珍贵的原料、最具价值的艺术品被汇集到一座地宫之中。这里便既是地下,也是天堂。
五
明日之景
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年一晃而过,十三陵无论是文物修缮还是对其历史价值的挖掘,都比从前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之路上,是谁用自己的智慧与青春,为明十三陵打造了全新的面貌?未来,又会有哪些人加入明十三陵守护者的行列?
▲ 初春时节,一名儿童从明十三陵大红门中门洞穿过。人与建筑都沐浴在霞光之下,前方是无尽的未来。摄影/胡雪琪
定陵出土的五千多套文物,现藏于新建于2015年的地下库房里,每件文物还都有一件量身定做的保护囊匣。明十三陵的文保工作,在过去20年里,因为受到广泛关注,而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各个陵寝的修复工程。
——
大明王朝雄图霸业276年,留下13座帝陵作为历史圣地,数百年间它被严密封闭;建国以来,这片举世无双的“中国帝王谷”中大多数陵园,也始终闭门谢客。如果你想要了解这处恢弘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那段神奇又神秘的历史,那么推荐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专辑。
不为人知的帝王心事,明十三陵建筑的极盛极美和金妆玉饰,明十三陵的明天走向何方……这一次,看不见的,看得见的,一个浓缩的大明,在文字里被揭晓,在镜头里被揭晓,也可以在猜想里被揭晓。
横屏观看
当然,“入遗”不是终点,对遗产地的修缮保护,对其背后文化价值的挖掘、传承、利用,来日方长。专辑的出版也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以明十三陵为代表的明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明十三陵和《中华遗产》的使命,也是机会。我们不该错过,也不会错过。
▲ 6月10日上午,“2023明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召开,其间,举办了《中华遗产:明十三陵》新刊发布仪式。摄影/历知王
以明十三陵为代表的明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中华遗产》的办刊宗旨是:“叩击历史星空,梳理华夏文明”。这是明十三陵和《中华遗产》的使命,也是机会。我们不该错过,也不会错过。
倾听历史回声,谱写时代新声,“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大有可为。
图文来源:《明十三陵:浓缩的大明》
图片摄影/洛卡奇2003年,“北京明十三陵特区”做了一次严肃的自我
西派澜岸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横沥岛iff的西侧,周围配套设施齐全,提
6月9日,赛微微电(688325)融资买入86 95万元,融资偿还32 95万元,融
证券时报e公司讯,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开盘,沪镍涨2%,沪锡、纸浆、铁矿
大皖新闻讯近日,合肥市公安局在人民网回复网友表示,合肥市全天在途车
你们好,最近小未来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扇形周长和面积公式,扇形
黄竞向中新网记者讲解产品设计原理。何俊杰摄中新网深圳6月8日电题:香
1、部分赞成楼上的说法。2、但是我认为自学考试还是很值得考虑的一种学
包钢股份(600010)06月09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1、高考录取查询及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间:只能在你填报志愿的网站上查
绿是山的颜色、水的颜色。不论是森林、草原,还是湖泊、湿地,人与自然
本届文博会中,上海展区重点聚焦“科技化、数字化、互动性”。
在向旅拍说“不”后,露营车也被部分国际主题公园限制入内。
鱼豆腐是一种很多人都喜欢吃的美食,那么如何做鱼豆腐才好吃呢?关于这
当前,煤矿智能化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和必由之路这一观
吊销营业执照对法人的影响严重,营业执照被吊销了公司就不能够继续经营
2023年5月31日,“节能出行E动奔腾”一汽奔腾NAT节能挑战赛青岛站圆满
(原标题:“一天杀一只”?这只创新药股近20cm跌停,机构集体出逃...
1、江苏单招什么时候考试参加单招考试需要的准备如下:1、高一高二要认
武汉轨道交通赵家条配套综合项目幕墙施工过半---6月8日,鸟瞰武汉轨道
要说当前的销量之王,那么比亚迪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根据4月份新
6月8日,第二届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法国亚眠市举行,银川市作为中国
数字检察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为认真落实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5月24日拍摄的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沐尘
一、劳动法中的工伤认定标准劳动法中的工伤认定标准是,职工有下列情形
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江苏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正义网北京6月8日电(见习记者杨景茹)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用砂需求不断
斯波场边给了一个手势,巴特勒单打布劳恩,两队已经进入了轮换阵容,巴
这对焦虑不安的手机厂商而言,是极大的希望与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