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易能时代苏昕:未来三五年充电模块市场将整合,坚持以技术创新打造竞争力 世界新要闻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时间:2023-06-28 06:19:45

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近来频繁迎来政策利好。

“此次国家政策的推动正当其时。当下正是行业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未来3—5年都将是关键时期。”此前,深圳易能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易能时代”)董事长兼CEO苏昕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充电桩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态势,苏昕详细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他强调,易能时代作为充电模块的供应商,在这条机遇与竞争并存的赛道中,坚守自己的战略目标:做充电桩核心部件——充电模组的领头羊。在这个战略目标背后,则是易能时代对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以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核心竞争力。


(资料图)

未来3—5年很关键

充电模块行业最先发生整合

“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充电基础设施市场正在进入最关键的发展阶段。未来3—5年,将会是百花齐放、新角色不断涌入的阶段。”苏昕认为,市场在未来3—5年的狂飙之后,会逐步稳定在合理规模。

这个时间节点是一个窗口期,同时也是一个缓冲期。在苏昕看来,“在增量市场阶段,虽然不断有新玩家进入,但大家都能活下来。这个阶段就是在为整合阶段做准备。增量市场一旦完成会迅速进入到整合阶段。”这也就意味着,3—5年之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充电桩产业链中,所处位置不同,竞争程度也不一样。按照苏昕的观点,相比充电桩市场来说,充电模块市场会更早出现整合。

具体来看,由于充电桩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技术门槛并不高,因此不断有新人涌入。其次,充电桩企业的关键作用是为产业链提供服务,能够服务好某个区域的客户就能活下来,市场更容易分散化,某一两家企业拿下全国市场非常难。

得益于易能时代在充电模块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苏昕更明白当下这个阶段对充电模块市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目前市场上能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充电模块厂家不超过10家。这个市场的玩家比较少,再加上下游的专业客户都具有辨别力。如果哪一家充电模块企业掉队比较厉害,很容易被快速整合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以来,随着充电桩行业热度的提升,不断有充电模块企业开始进入充电桩领域。苏昕强调,易能时代在国内有明确的坚守,肯定不做充电桩。

以技术创新提升行业品质

助力充电桩企业出海

当下,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电桩必须与时俱进做到全面提升,比如有适应海外市场的能力、有适应800V平台的综合能力等。据悉,易能时代一直都以科技创新作为内核驱动力,其产品可以帮助充电桩企业在不进行大规模设备改造的情况下进行升级。

作为电转换行业的头部企业代表,在6月7日举办的2023上海充换电展CPSE上,易能时代携启明40Pro、50C、60Pro充电模块自主创新产品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5年多的硬件探索,打破30年来行业技术路线,易能时代创新推出了自主研发的1级拓扑电路技术,并以新品启明40Pro 40kW高效率直流快充模块为承载,向行业推出可靠稳定的大功率充电模块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市面主流的2级拓扑电路技术相比,启明40Pro采用易能时代独创的1级拓扑电路技术,能够大幅缩短电流转换路径,减少元器件复杂程度,在转换效率与稳定性方面实现大幅提升。

具体来看,启明40Pro 40kW高效率直流快充模块的转换效率高达97.5%,平均功率损耗比市场上类似产品降低了40%以上。除了具有高功率密度和低待机功耗的特点,还能够显著降低电能损耗,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耗损对行业经营的压力,帮助行业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

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充电桩海外出口成为行业热点。之前真正出海的中国充电桩企业并不多,现在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出口需要进行充电桩认证,而充电模块的认证更是非常重要。

苏昕介绍,易能时代的产品已经符合海外出口的认证,将给充电桩企业客户出口带来极大便利。不仅能够让充电桩在稳定性等各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还能够让认证成本大幅下降,认证难度大幅降低。

对于如何全力抓住未来3—5年关键时期的窗口期,苏昕分享了三点非常的中肯且重要的建议。

第一要有全球视野,从最开始就秉承全球视野。海外市场能够提供优质的综合毛利,中国的充电桩企业拥有制造能力,有能力掘金海外市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将格局打开,放眼全球。

第二要回归场景思考问题,而不是回归某个单点的技术。比如对于政策提出的“县县全覆盖、乡乡全覆盖”的目标,这个具体的场景就意味着需要关注大规模布局充电桩带来的电网融合问题。

第三要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不能停下来。充电模块市场会更早出现整合,因此持续的技术投入非常重要,要勇于打破自己的边界往前走。持续研发不仅能够在这3—5年内为公司提供动力,更为之后整合期的到来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标签: